彭拥军
时间:2021-05-28 20:00:00
彭拥军,男,汉族,民革党员,湖南宁乡人,1969年2月出生。1996年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专业,师从董泽芳教授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。2005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,师从潘懋元教授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。2006-2009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吴康宁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2017-2018年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师从Karen L. Biraimah教授做访问学者(visiting scholar)。曾任民革湘潭市委委员,湘潭市政协委员,多次担任系主任等工作,现任现任350VIP浦京集团博士生导师。
发表论文70余篇,其中在《高等教育研究》等CSSCI源刊和核心刊物30余篇,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(摘)10余篇;出版专著5部,主编参编和翻译著作若干部,独著《挑战与应答: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》获国家出版基金和湖北省出版基金资助,被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鉴定等级为省内先进;主持省部级项目10项,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若干项;多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、湘潭市科研优秀成果奖、350VIP浦京集团教学成果奖。
主要教授课程:教育社会学
主要研究领域:教育社会学、高等教育学
联系方式: 0731-58291685(办),pengyongjunsf@163.com
一、学术专著:
1.《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7年;
2.《走出边缘: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1年;
3.《精英的合法性危机: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年;
4.《现代教育与农村智力流动》,湘潭大学出版社,2013年;
5.《挑战与应答: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》,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8年(国家出版基金资助)。
二、主要论文:
1.“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困惑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(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2003年第8期转摘)2003年第4期;
2.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”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(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)2004年第4期;
3.“关于师范院校转型问题的思考”,《煤炭高教》(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)2004年第1期;
4.“研究生教育收费的不确定性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05年第1期;
5.“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定位”,《高等理科教育》(CSSCI来源期刊)2005年第6期;
6.“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06年第1期;
7.“教育对农村人口社会流动能力的影响”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,权威期刊)2007年第8期;
8.“农村社会流动的考察:教育的视角”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(CSSCI来源期刊)2007年第6期;
9.“论高等教育权的失落与实现”,《江苏高教》(CSSCI来源期刊)2007年第4期;
10.“关于“双师型”教师与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思考”,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》(核心,人大复印资料《职业教育》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)2007年第29期;
11.“研究生教育精英性研究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08年第5期;
12.“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”,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》(CSSCI来源期刊)2008年第5期;
13.“教育研究者何以为教育代言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08年第5期;
14.“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”,《江苏高教》(CSSCI来源期刊)(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转摘)2009年第5期;
15.“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若干真假命题”,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》(CSSCI来源期刊)(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)2009年第3期;
16.“个案研究中的学术抱负——兼论个案的拓展与推广”,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》(CSSCI来源期刊扩展板)(人大复印资料《社会学》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)2010年第3期;
17.“悖论性利益诉求: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解读”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0年第4期;
18.“促进合理社会分层流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1年第5期;
19.“高等教育改革的合法性:话语的视角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1年第1期;
20.“大学生精英形象起伏的逻辑”,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1年第6期;
21.“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与责任”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1年第3期;
22.“追寻高等教育改革真相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2年第2期;
23.“高考改革与精英制造”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2年第3期;
24.“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流 促进社会有效分化与整合”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,权威刊物)(第二)2012年第8期;
25.“高等教育:精英符号的生产者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3年第5期;
26.“差异性需要的满足:顾客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”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4年第3期;
27.“期待与羁绊: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变革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4年第3期;
28.“农村社会流动进阶与农村教育功用变演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4年第3期;
29.“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对城市处境不利者应有的关怀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5年第6期;
30.“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的逻辑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,学生为第一作者)2016年第2期;
31.“力量的涂抹:知识改变命运的考察”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6年第6期;
32.“多元利益主体视角下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6年第6期;
33.“高等教育质量意识演进与质量控制行为演变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7年第7期;
34.“嵌入性难题与化解:优化流动儿童教育处境的可能视角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18年第2期;
35.“寻找平衡点:优化流动儿童教育处境的可能策略”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20年第3期;
36.“质量观演进与高等教育评价的耦合”,《江苏高教》(核心,CSSCI来源期刊)2020年第10期。
三、主持课题:
1.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“从智力输出到智力回流:农村教育的社会学思考”;(结项)
2.主持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“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研究”;(结项)
3.主持200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资助项目“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研究”;(结项)
4.主持2006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“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研究”;(结项)
5.主持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“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”;(结项)
6.主持2007年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“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”;(结项)
7.主持2014年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项目“农村流动儿童教育处境优化的多学科研究”;(结项)
8.主持201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重点项目“非均衡城乡格局下农村教育功能优化研究”;(结项,优秀)
9.主持2019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“乡村教育布局与重庆农村人口发展趋势良性互动研究”;(结项)
10.主持2020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大项目“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实践探索”。
四、主要获奖:
1.2016年7月,《全科小学教师“三位一体”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》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(排名第4);
2.2019年9月,《“双平台三引领”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》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名第5);
3.2020年9月,《挑战与应答: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》(专著)被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鉴定等级为省内先进(独著)。